“我们的身体上也有禁区”、“男生女生的泳衣,遮住的就是我们的隐私部位”……24日,一堂被称为“性别教育课程”的公开课在上海理工大学附小三年级举行。孩子、家长、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和媒体,一同坦然面对与“
少画X,多画√ 维维在客厅墙上画了一只小猫,妈妈下班回家看到了,顿时火冒三丈,指责说:“你怎么又在墙上乱画,真不听话!”当父母武断地给孩子的品格下定义时,孩子心里会出现“自己=坏孩子”的公式。直接进行
少质问,多引导 小琪下午跟妈妈去早教班,路上遇到了邻居牛阿姨。妈妈让小琪打招呼,小琪有点没睡醒,声音很小。晚上回家,妈妈怒气冲冲地质问小琪:“下午为什么不跟牛阿姨打招呼?”爸妈动不动就问孩子“为什么”
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?魏格纳曾做过一个试验: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,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,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。这就是“白熊效应”,体现了一种心理暗示。同样的
养孩子是门技术活,尤其在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,稍不留意,要么可能把孩子养成了“玻璃心”,要么养出了“熊孩子”。事实上,养孩子的过程,也是父母重新审视自身、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。父母的有些说话方式,有时
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不良行为的发生常常是因为渴求自主,或希望引起他人注意,或仅仅是缘于挫折感。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,这时父母一定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,而不是命令孩子哪些事该做,哪些事不该做。
对于1岁以下的孩子采用管教的方式让他们分辨是非,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。当孩子拽电话,把手指塞进电源插座,用指头去戳别的小朋友的眼睛时,他并无恶意,仅仅是在探索新奇的事物,而这正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主要任
有些父母先是对孩子进行一段时间严格的管教,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,告诉孩子什么事该怎样做,然后再让孩子自己管自己。如果孩子确实可以把自己管好,而且每天能让自己有一点小小的进步,父母就应该及时给予孩子鼓励
在实践中教育儿童 在瑞典,2岁多的小班学生最初学的单词除了“你好、谢谢”以外,都是森林里的植物及野果的名称。夏天,每星期中有两天老师会带小宝贝们到森林里玩耍或做小试验。例如,在地上挖几个坑,分别将塑料
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训练 在德国,6~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、扫地和买东西;10~14岁的孩子要参加修鞋草坪之类的劳动。在美国,1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饭,父母将孩子“绑”在椅子上,把食